2023首屆浦江生物醫藥源頭創新論壇日前在滬舉辦。論壇以“激活源頭創新‘第一公里”為主題,由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主辦、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和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來自政產學研醫資的200多位代表齊聚一堂,圍繞生物醫藥的原研轉化、創新路徑和政策機制展開深入交流。
譯國譯民集團有幸為“2023首屆浦江生物醫藥源頭創新論壇”提供同傳服務。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表示,生物醫藥產業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保障,也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前沿陣地。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經歷了過去十年的快速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的距離逐步縮短,正迎來從“從無到有”到“從有到好”的關鍵節點。希望未來繼續加大對生物醫藥領域基礎研究的戰略規劃引導和資金投入,充分調動科研機構和社會力量投身生物醫藥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化開放合作,“走出去”“引進來”融入全球產業創新體系。
畢井泉表示,源頭創新就是原創性的創新,具有推動科學進步、促進人民健康的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改革藥品審評審批制度,加快創新藥進入醫保,科學家回國創業,一大批生物醫藥企業快速成長,生物醫藥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新增長點,但也要看到我們的創新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生物醫藥是促進人們生命健康的戰略新興產業,應當大幅度增加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投入,激發科學家的創新活力,鼓勵原創藥物的研發,為原創性新藥商業化成功創造必要的條件。我們要針對生物醫藥高風險、高投入、長周期的特點,在研發、準入、生產、使用、支付各環節給與全鏈條的支持,努力營造一個鼓勵源頭創新的制度環境。
郭廣昌表示,生物醫藥創新要充分重視國內和國際市場,從患者需求出發,一方面加大自主創新的能力建設,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合作,包括政企合作、全球創新型企業合作,建立全球資源整合能力,支持中國的創新企業,迅速把優質產品落地全球。相信市場才是推動創新的力量源泉。
在探尋創新之源的道路上,高校和科研院所無疑是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由復星醫藥執行總裁、全球研發中心首席執行官王興利主持,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醫學院校長陳國強,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原主任許嘉齊,上海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江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所長、研究員耿美玉及Cambridge Innovation Capital合伙人 Michael Anstey共同參與了熱烈而精彩的討論。多位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嘉賓均表示,生物醫藥源頭創新過程中,在學術、職稱與激勵的管理機制上對源頭創新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其中包括專利及知識產權的管理,自有經費在創新項目的部署,成果轉移轉化紅利給與科研人員回報等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地方政府資金、風投資金以及具有全球視野與科學敏感度的私募基金一起深度參與轉化項目的選擇與管理,去推動源頭創新成果落地。
譯國譯民集團為此研討會提供現場口譯服務
在本次活動中,譯國譯民集團保障了論壇全程的順利進行,并為活動提供了專業、優質的同傳技術支持,受到客戶的高度贊揚和一致好評。
作為全球翻譯語言服務商,譯國譯民集團始終堅守專業的精神和對品質的追求。從設備技術到翻譯團隊,從項目管理到售后服務,譯國譯民集團始終秉持“助人、簡單、高效”的企業文化。